logo

设为首页 人才招聘

服务热线:400-605-0607
         13837168852

太阳能杀虫灯针对稻三化螟的应用
网站首页 >> 公司新闻

  赛兰太阳能杀虫灯杀虫种类广,可诱杀多种蔬菜害虫,如斜纹夜蛾、甜菜夜蛾、银纹夜蛾、烟青虫、黄条跳甲、蝼蛄、金龟子、粘虫、麦蛾、稻二化螟、稻三化螟等。该太阳能杀虫灯的杀虫机理是运用光、波、色、味四种诱杀方式杀灭害虫。太阳能杀虫灯近距离用光,远距离用波,加以黄色外壳和味,引诱害虫飞蛾扑灯,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。从而达到杀灭成虫、降低田间产卵量、减少害虫基数、控制害虫危害蔬菜的目的。一般在4月中旬装灯,10月撤灯,每日21点开灯,次日凌晨4点闭灯。有光控系统的灯能根据自然光的亮度自动开关。

  三化螟,Tryporyza incertulas (walker),鳞翅目(Lepidoptera)螟蛾科(Pyralidae)昆虫,是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的重要稻虫。国外分布于南亚次大陆﹐东南亚和日本南部。国内发生于长江以南大部稻区﹐为害严重。

  识别

  三化螟成虫雌雄的颜色和斑纹皆不同。雄蛾头﹑胸和前翅灰褐色﹐下脣须很长,向前突出。腹部上下两面灰色。雌蛾前翅黄色﹐中室下角有一个黑点。后翅白色﹐靠近外缘带淡黄色﹐腹部末端有黄褐色成束的鳞毛。雄蛾前翅中室前端有一个小黑点﹐从翅顶到翅后缘有一条黑褐色斜线﹐外缘有8~9个黑点。后翅白色﹐外缘部分略带淡褐色。成虫:体长9~13毫米,翅展23~28毫米。雌蛾前翅为近三角形,淡黄白色,翅中央有一明显黑点,腹部末端有一丛黄褐色茸毛;雄蛾前翅淡灰褐色,翅中央有一较小的黑点,由翅顶角斜向中央有一条暗褐色斜纹。卵:长椭圆形,密集成块,每块几十至一百多粒,卵块上覆盖着褐色绒毛,像半粒发霉的大豆。幼虫:4~5龄。初孵时灰黑色,胸腹部交接处有一白色环。老熟时长14~21毫米,头淡黄褐色,身体淡黄绿色或黄白色,从3龄起,背中线清晰可见。腹足较退化。蛹:黄绿色,羽化前金黄色(雌)或银灰色(雄),雄蛹后足伸达第七腹节或稍超过,雌蛹后足伸达第六腹节。

  习性特征

  三化螟因在江浙一带每年发生3代而得名,但在广东等地可发生5代。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,春季气温达16℃时,化蛹羽化飞往稻田产卵。在安徽每年发生3~4代,各代幼虫发生期和为害情况大致为: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,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枯心;第二代在7月份为害单季晚稻和迟中稻造成枯心,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白穗;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双季晚稻造成枯心,为害迟中稻和单季晚稻造成白穗;第四代在9、10月份,为害双季晚稻造成白穗。螟蛾夜晚活动,趋光性强,特别在闷热无月光的黑夜会大量扑灯,产卵具有趋嫩绿习性,水稻处于分蘖期或孕穗期,或施氮肥多,长相嫩绿的稻田,卵块密度高。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,从孵化到钻入稻茎内需30~50分钟。蚁螟蛀入稻茎的难易及存活率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关系:水稻分蘖期,稻株柔嫩,蚁螟很易从近水面的茎基部蛀入,还有,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层叶鞘;孕穗末期,当剑叶叶鞘裂开,露出稻穗时,蚁螟极易侵入,其他生育期蚁螟蛀入率很低。因此,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这两个生育期,是水稻受螟害的“危险生育期”。被害的稻株,多为1株1头幼虫,每头幼虫多转株1~3次,以3、4龄幼虫为盛。幼虫一般4或5龄,老熟后在稻茎内下移至基部化蛹。就栽培制度而言,纯双季稻区比多种稻混栽区螟害发生重;而在栽培技术上,基肥足,水稻健壮,抽穗迅速、整齐的稻田螟害轻;追肥过迟和偏施氮肥,水稻徒长,螟害重。春季,在越冬幼虫化蛹期间,如经常阴雨,稻桩内幼虫因窒息或冈微生物寄生而大量死亡。温度24~29℃、相对湿度90%以上,有利于蚁螟的孵化和侵入为害,超过40℃,蚁螟大量死亡,相对湿度60%以下,蚁螟不能孵化。

  物理诱杀成虫措施

  每30亩地设太阳能杀虫灯一盏,诱杀成虫。

  通过太阳能杀虫灯针对稻三化螟的实验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,赛兰太阳能杀虫灯能够有效的诱杀稻三化螟,大大减少害虫对烟田的危害,从而提高收成。

  文章由太阳能杀虫灯厂家,虫情测报灯厂家,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厂家,松材线虫快速分离器厂家,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厂家,频振式杀虫灯,测报工具箱,松材线虫自动化分子检测系统,专业生产厂家电话4006050607河南赛兰仪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收集整理,更多详情请登录赛兰公司官网查询。